县域农商银行如何写好服务地方发展“大文章”

县域经济是连接国家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点。作为现代经济中资源配置的核心环节,县域金融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效且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在新形势下,作为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和县域经济金融主力军的县域农商银行,应更好地融入到县域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之中,做好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落实银保监会回归本源的监管要求,以此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健全服务体系,加大对县域经济的金融供给

坚守战略定位,强化金融供给。县域农商银行要始终保持支农支小的战略定力,主动增强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服务县域经济作为践行责任银行的重要担当,切实加大对县域内“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

坚持高质量发展,挖掘金融供给。县域农商银行要以支农支小战略定位为引领,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并配套制定实施发展战略的监督和评价机制,把质量、效益和效率放在优先位置,摒弃片面追求规模与速度的扩张式发展,以及过度依赖息差和同质化经营的商业模式,在规范化经营、精细化管理和多元化服务的前提下,紧扣“三农”、小微企业和县域经济的金融服务需求,积极创新服务机制、产品和渠道,切实将服务重点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转变,加快形成自身的经营特色和竞争优势。

延伸服务半径,拓展金融供给。县域农商银行要在坚持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网点布局,积极推动现有乡镇网点金融服务升级,提升薄弱地区的服务覆盖面和服务功能。在具备条件的村组设立金融便利店、助农取款点,不断健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风险可控的普惠型县域金融体系。加快推动网点向小型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多元化优质金融服务。

明确支持重点,凸显支持县域经济的使命担当

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县域农商银行要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服务“三农”、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总抓手和信贷投放的着力点,创新服务模式,大力支持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龙头企业及农村创业人士,积极支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支持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新业态,努力扩大服务乡村振兴的信贷投放规模和覆盖面。

持续发力金融精准扶贫。县域农商银行要把金融精准扶贫作为当前重大的政治任务,确保金融精准扶贫政策落地。充分发挥金融扶贫主办行的作用,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做到应贷尽贷。要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主攻方向,大力支持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强、示范效应大的扶贫产业项目,充分发挥扶贫资金效益,切实增强金融精准扶贫的可持续性。

竭力满足小微企业贷款需求。县域农商银行要用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等优惠政策,全面对接各类小微企业,建立信息档案,制订专项服务方案,单列信贷计划,下放授信审批权限,优先保障小微企业信贷资源,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

积极推动消费金融发展。县域农商银行要适应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积极满足旅游、教育、养老等消费金融需求,做大做强消费信贷业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县域农商银行要深入推进金融服务网格化,建设好金融网格化工作站、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和惠农金融服务点标准化示范点,优化布局,配齐设备,提高站点运行效率,让基础性金融服务不出村。大力发展移动金融,普及推广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开发线上智慧存款、贷款、缴费、购物等全方位金融服务功能,将金融服务深度嵌入城乡居民生活场景,增强服务的可得性。

强化服务创新,激发支持县域经济金融效能

实施分类扶持策略。县域农商银行要根据企业生产、销售周期和行业特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避免贷款在同一时间集中到期而引发企业资金紧张。对符合授信条件但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不盲目压贷、抽贷、断贷。对风险可控但期限错配的存量贷款,推行“无还本续贷”,采取借新还旧、展期、期限重置等方式,支持企业融资周转无缝连接,减轻企业还贷压力。对贷款余额较大、已产生不良的企业,通过债务重组、股权重组等手段帮助企业处置和盘活资产,化解经营风险,推动企业正常经营。

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县域农商银行要积极运用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全面推进应收账款融资,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探索开展收费权、特许经营权等担保创新类贷款业务,推广“两权”抵押、“订单贷”“基金贷”等信贷产品,全力满足客户多元化的融资需求。建立小微企业“白名单”服务机制,对小微企业客户实行精准服务,提升小微企业服务效率。创新网络申贷等科技服务手段,增强信贷供给能力,提高实体经济融资服务的可获得性和服务便利性。

搭建融资增信平台。县域农商银行要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政府、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外部机构合作,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共同搭建实体经济融资增信新平台,破解企业抵押物不足等融资瓶颈。加强与省级融资性担保机构合作,在贷前增信、贷中担保和贷后风险补偿等多个环节发力,强化信贷风险分担,解决“三农”领域贷款难的问题。继续加强与保险公司合作,强化保险增信功能,完善“银行+保险”服务模式,提高保险保证贷款产品的覆盖面。

降低客户融资成本。县域农商银行要根据客户经营情况、产业特征、信用水平等因素,实行差别化、精细化定价,合理确定贷款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要按照《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等规定,严禁在发放贷款时附加不合理条件,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

(作者:朱杰斌,三峡农商银行董事长,载于《中国农村金融杂志》2019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