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农金本色 擦亮微贷品牌——一位农商银行老客户经理的微贷情结

我叫范永红,今年51岁,参加工作30年来,从基层信用社信用站代办员到基层支行客户经理,经历了多重角色的轮换转变,踏遍了农户农村的山山水水,接触了无数可亲可爱的老乡旧邻,经办过金额累计上亿的信贷业务,也见证了从农信社到农商行的沧桑变革……但让我感受最深的则是从传统信贷业务到微贷技术创新的转型巨变。

微贷,犹如一场春夜喜雨,润物无声,悄然滋长,让我从陌生到熟悉到干练;也犹如一道阀门破水而涌,冲击旧规,势不可挡,让我相见恨晚,如鱼得水,自如放贷,得心应手。个人从经手第一笔微贷业务到如今13个月以来,共发放“四类微贷”102户812万元,最低1万元,最多10万元,截止目前无一笔逾期和不良。虽然户数不多,金额不大,但在我却是过去20年农金工作期间成绩的总和。这不仅仅是放贷数字的考量,更是经营效益和安全度的验证。

勤学勤思,笨鸟先飞善“入门”

初次接触微贷业务是2018年5月,办理第一笔微贷业务时的想法就是“小微贷是传统贷款的翻版,怎么放贷款还不都一样。”后来,参加了县行小微金融部的集中培训,随着学习体会的深入,我逐渐感受到微贷业务是对传统信贷很好的补充和延伸,并且微贷产品更加丰富,还款方式灵活,更加契合我们的客户。

微贷业务的拓展改变了老一辈客户经理“凭印象、看喜好”的放贷思维模式,把那些抽象的思维分解成一条条详细的分值,把以往的“大约”具体到一项项真实的硬性条件,改变了我们过去对客户资产负债的理解。比如没推广微贷前,我们总认为已经有房贷、车贷的客户不能再发放贷款,现在这类群体却变成我们很有竞争力的客户源;以前同一家庭成员不能互相担保,现在有了血浓于水的亲情纽带我们可以发放“亲情贷”……通过一年的实践,我终于明白:小微贷是一种内涵指导型的思维模式,是对基层信贷发放方式的一次革命!推广微贷,能够营造更加良好的信用环境,过去放贷,有时明知部分客户信用观念不强,客户软磨硬泡,我们却找不到拒绝的理由;现在有了小微贷的硬性条件,工作好做了,客户服气了,拒绝不诚信客户也能理直气壮了。

深耕精耕,累足成步敢“带头”

虽然顺利“出师”,但微贷作为新的信贷模式,拓展基础客户成了新的难题。于是,我传承过去当农金员的宝贵经验,重拾进村入户的“挎包精神”。每日清晨黄昏,手提文件夹成了我的日常“武装”,微贷宣传单、申请表和征信授权查询书成了我的家常“武器”。我始终坚信: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只要一心为客户着想,坚持合规办贷、廉洁办贷,源源不断的优质客户一定会涌入农商行,微贷业务一定可以在农村落地生根。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前期扎实的基础工作,2018年下半年,许多客户主动给我打电话咨询,一时间“小微贷·简便快”的口号响彻集镇大街小巷。

市场营销需要好产品更离不开好服务。为提高办贷效率,提升客户体验感,我给自己定下一条规矩:当天的贷款,资料当天必须整好。因此,有时白天调查贷款,晚上就加班整理资料,第二天一早就将贷款送到小微金融部进行审批,以兑现对客户“三天放贷”的承诺。正因为高效的办贷速度,才赢得越拉越多的老客户主动帮忙介绍新客户,微贷的便捷优势逐渐深入人心,让老百姓想离都离不开。

慎小慎微,笃始敬终严“控险”

“四类微贷”业务范围广泛,准入条件严格,不仅为贷款上了一道“安全锁”,更为客户经理上了一道“保护伞”。“尽职免责”制度规定,只要客户经理按章办贷,依规办贷,没有道德风险和人为过失,不追究经办人责任。正因为此,让我彻底打消了“恐贷、惜贷、拒贷”的思想。在发放微贷过程中,我对每一笔贷款都慎之又慎,严格执行“三坚持、三严禁、一严格”纪律,坚持做到“亲自与借款人和担保人见面,当面了解借款和担保意愿;亲自核实客户身份、证照、押品、房产车产或其他关键信息,确定关键信息的真实性;亲自见证客户本人签署借款申请、信贷合同文本,确保法律文书真实有效”。不管客户经营项目有多远,我都坚持到现场调查,掌握第一手信息。贷款发放后,风雨无阻定期回访客户,精准防控风险。

总之,微贷业务拓展是落实省联社信贷“五个转型”重要举措,是推进支行转型的重要抓手。作为一名老客户经理、老农信人,我将时刻不忘学政策、遵制度、强执行、接地气,真正将微贷技术拓展与整村、整街授信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延伸业务范围,拓展客户群体,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农商行业务发展,为自己的无悔人生而努力奋斗。

(郧西农商行土门支行 范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