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农商银行坚守使命初心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荆门农商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动融入地方政府乡村振兴战略整体规划,在践行“五个回归”“五大金融服务模式”中,以“四个坚守”深入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自身效应和社会效益的同兴共荣。到6月末,全行各项存款余额464.37亿元,比年初净增67.1亿元,增幅16.89%,居全省第2位。全行各项贷款余额254.42亿元,比年初净增25.87亿元,增幅11.32%,居全省第1位。当年微贷余额净增9.03亿元,提前六个月完成全年计划。逾欠贷款全部真实反映,核心监管指标全面达标。电银业务主要指标在全省排名前列。在全市银行业,存贷款、纳税等指标实现了“六个第一、六连冠”的成绩,展现了“三大银行”的品牌实力。

一、坚守支农初心,紧贴政府导向引领乡村振兴

(一)政银共盼,凝聚发展共识。荆门是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原农耕文化发祥地,素有“中国农谷”的美誉。长期以来,荆门市委、市政府推行“中国农谷·长寿荆门”战略,大力推进中心城区现代都市农业圈和荆钟、荆京、荆沙三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并以本地八大特色农业产业为依托,打造“荆品名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以“品牌强农”促进农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乡村振兴,助力精准脱贫,形成独具特色的“一谷一圈三带八品”的乡村振兴“荆门样本”,为农商行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最佳平台,指明了方向路径,找准了着力点,让服务更具针对性,更加高效。

(二)政银共商,奠定合作基础。为了让服务卓有成效,农商行做到主动融入、主动跟进,一是围绕“一谷一圈三带八品”战略和省联社服务乡村振兴十大工程,紧盯产业带、产业链、产业品牌,大格局拟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明确了“规划图”和“时间表”。二是及时向市政府相关领导汇报,听取意见和建议,在更好理解和掌握市政方针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实施方案。三是积极与农业农村局、经信局等相关部门沟通,征求意见建议,让方案更具实操性。通过深层次的汇报沟通,各级政府签批农商行工作专报56份,在政银高层达成合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广泛高度共识。

(三)政银共推,汇聚多方合力。一是专题会议推进。农商行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分别与钟祥、京山、沙洋、漳河新区联合召开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推进会,共计授信230亿元专项资金,推动全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域完善基础设施、全域打造美丽宜居乡村。二是专门致函推进。分别由市行向各县市区政府,各级县行向各乡镇党委政府致函,恳请向农商行推荐优质客户。钟祥市政府主要领导积极回应致函,要求“镇直各部门、各村委积极配合农商行信贷投放、村银共建等工作,请按要求推荐有信贷需求的公司类、个体工商户、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名单给农商行,并在财政资金的存放和工资代发加大向农商行的倾斜力度”。三是专人对接跟进。各支行行长携带上级批复意见及时对接村两委,对村两委推荐的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责任制对接、销号制服务。目前,各级政府推荐有效客户信息1645户,发放贷款5.7亿元。

二、坚守支农阵地,着力村银共建助推乡村振兴

农商行因农而生,因农而兴。农商银行服务乡村振兴,村银合作是最根本的依托,也是最有力的抓手。围绕“党建互联互助,共促乡村振兴”主题,荆门农商行不断丰富“四个互联”新形式,赋予村银共建新内涵。今年上半年,农商行向市委组织部报送了村银共建专报信息,市委组织部主要领导签批表示工作有特点、做法有新意,要求组织部协同推进,并向省委组织部报送专报信息。

(一)党建互联,促组织共建标准化。一是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标准化。以“5+X”主题党日活动为延伸,开展“三联一融”结对包联、爱心互助等活动。由支行每名客户经理与结对村致富带头人包联,每名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每名青年员工与留守儿童包联,共支持了360户致富带头人,与235户贫困户建立了定向帮扶关系,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22场,推动了各方感情融通。二是支部共建点建设标准化。制定共建点建设“十有”标准,即有专门的办公场所、有宣传专栏、有村银共建活动室、有电子服务终端机具、有专门的驻村人员和村支部联络员、有典型示范户、有包联对接名单、有共建及整村授信的协议、有定期活动的记录和档案、有服务公示承诺。三是支部基础管理标准化。推行基础管理“三率”标准,确保网点支部覆盖率、标准化建设达标率、“三个五”工作法按季验收合格率。

(二)金融互联,促整村授信精细化。积极开展“回归三农村村行”活动,精细化推进整村授信工作。一是严甄别,优化流程。为精确获取客户信息,各支行聘请村干部、德高望重的乡贤,与农商行客户经理共同组成客户准入评议小组,采取“背靠背”独立审批的方式,分别甄别客户信息,再汇总评审结果,为初选客户上了双保险。二是严标准,优选对象。按照特殊客户群体、专项客户群体、潜在客户群体、黑名单客户群体、目标客户群体进行初分,差异化制定对接方案,按图索骥精准对接。三是严考核,优质服务。对精选的客户“白名单”,要求落实责任人、限定时限,按规定动作上门对接,并拿出专项绩效工资与对接效果实行百分制挂钩考核,确保对接成效。目前,试点泉洼村整村授信工作推进良好,现已为225户精选客户授信1200万元,现已发放贷款223万元。

(三)文化互联,促和谐共进常态化。一是开展“三送一增”。做到送知识、送爱心、送文化,有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进相互感情。二是开展“三评一比”等活动。积极参与结对村最美致富带头人、最美信用户、最美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有效发挥先进模范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健康向上、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钟祥柴湖支行根据辖内鱼池村村情,主动参与该村“名人榜”、“学子榜”、“好人榜”评选活动,对上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在全村上下形成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助推了鱼池村“村美、民富、乡风淳朴”的美丽乡村建设。

(四)扶贫互联,促帮扶共助精准化。创新“三包一保”、“三带一促”、“三定一稳”等扶贫帮扶模式,充分发挥产业帮扶、扶贫车间、特色种养的带动作用,帮扶贫困户共同脱贫致富。泉洼惠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定品种、定数量、定价格,稳定收益的“三定一稳”模式,带动贫困户种植西兰花、黄瓜、西瓜等,户均年收益6000元。同时合作社还吸纳10户贫困户务工,人均年增收1.8万元。

三、坚守支农主业,践行链式金融唱响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荆门农商行聚焦农业产业链,按照“链圈融·农链通”的思路,为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现代农业主体、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乡村旅游产业等,提供“B+1+M”(银行+1个核心企业+上下游客户)链式服务模式,强化产业链内部关联度,既解决了银行与单一融资主体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和一般涉农借款主体抵押难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农商行涉农客户批量精准获客和涉农贷款风险控制的难题,实现了多方互联共赢,进而达到扶持一个企业,兴旺一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一)订单“贷”动特色农业购销链。近年来,荆门市“品牌强农”战略催生了“荆品名门”八大特色农业产业品牌,农商行推行“订单生产+保证担保+涉农龙头企业”的链式服务模式,助力特色农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展现了良好的带动效应。湖北楚玉食品是漳河清水小龙虾产业链核心企业,在沙洋县曾集、官垱等乡镇建设了4000亩虾稻共作核心基地,与5个专业合作社和2418户农民签订了利益联结合作协议。荆门农商行为其发放了1.13亿元贷款,支持建成5栋小龙虾、休闲鱼和藕带生产加工车间。同时,基于合作协议分析,由楚玉食品提供保证担保,向其上游发放订单贷12笔,165万元,发展虾稻共作基地6大板块近万亩,促进亩均增收4000元。如今该企业年生产小龙虾达到5万吨,年创产值20亿元,出口创汇1.5亿美金,是“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二)账款“贷”动现代农业产业链。近年来,随着荆门市大力推进中心城区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圈建设,涌现出一大批现代都市农业经营主体,农商行推行“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应收(应付)账款质押+会员”的链式服务模式,推动形成现代都市农业产业的“闭合环”,有力促进了都市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小乐仙生态农业位于漳河新区现代都市农业核心区,产业覆盖了400多个农户、8万会员,是集乡村休闲、食材配送、农事体验、田园康养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田园综合体。农商行以“会员模式助推荆品名门,链式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服务理念,向该综合体授信4900万元,为该综合体内的核心公司、上游农户、下游8万个会员提供全覆盖链式服务。基于与小乐仙建立的长期良好业务关系,由小乐仙向农商行举荐上下游客户,农商行为上游客户提供应付账款质押贷2笔1000万元,为锁定的会员客户先期发放贷款39笔622万元,支持打造了农产品产供销产业链和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链。

(三)两权“贷”动农村经营主体资产链。近年来,随着农村“两权”改革试点的推进,更多的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以承包土地入股的形式成为家庭农场股东。农商行推行“农村两权+股权担保+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链式服务模式,更好的支持了产业主体及上下游客户,取得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可喜转变。京山钱场镇盛老汉家庭农场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乌龟原种场,2015年11月,以该家庭农场为发起人,吸纳321户农民以土地入股方式成立京山盛老汉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转荆条、吴岭等五个村5000亩土地,推进“稻、龟、鳖、鱼、虾、蛙”立体混养。农商行向盛老汉家庭农场发放了3000万元贷款支持其发展壮大,同时,为解决入股村民的生产经营资金需求,盛老汉家庭农场以农户入股股权为其提供反担保,累计发放担保贷款220万元,实现多方共赢。如今贫困户将土地流转给家庭农场,每亩可获得600斤稻谷保底收益,农场产生效益后,再按照18:1比例与贫困户分成,每亩纯收入2000元。

(四)流量“贷”动乡村旅游服务链。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农商行推行“特色商户+账户流量+景区管理方”的链式服务模式,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带动了周边农户创业增收。钟祥莫愁民俗村是钟祥市政府重点招商打造的乡村旅游品牌。农商行向项目方发放了4945万元贷款,支持打造特色民俗村。目前,莫愁村已有近50家非物质文化饮食老店和十大传统作坊等300家商户入驻,所有入驻商户实行统一定价、统一采购、统一结算管理。其中,莫愁村商户所有结算资金均通过农商行扫码行业应用全部归集到项目方在农商行开立的结算账户。农商行依托商户收银流水测算授信额度,以莫愁E贷系列微贷产品,累计向18家商户投放贷款26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300余人就近创业、就业,有力助推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四、坚守支农使命,持续经营创新服务乡村振兴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不断创新是动力和源泉。近年来,荆门农商行新一届党委班子不断解放思想,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行,以乡村振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行管理创新,力求建立与乡村振兴相匹配的内部管理机制,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和能力匹配。

(一)建立新机制,再塑“农金”本色。围绕“五大金融服务模式”,在广泛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出台坚守定位回归本源“十个十”办法,包含十条意见、十个坚守、十个渠道、十大链条、十大产品、十大指标、十个机制、十条禁令、免责十条、作风十条,主要解决贷款投向问题、渠道建设问题、风险防控问题和员工积极性问题,为荆门农商行支持乡村振兴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推出新产品,再固“农金”特色。坚持“农”“易”“简”的原则,创新政银合作系列贷、地方特色农业系列贷、农链通系列贷、乡村家庭消费系列贷、微贷助农系列贷、乡村通用系列贷等6大类27款微贷产品,可基本满足广大客户的融资需求。如为京山桥米、柴湖花卉、对节白蜡贷等特色农业量身订做专属微贷产品,精准契合了各产业主体的差异化融资需求。

(三)推行新技术,再添“农金”亮色。认真践行“信贷五个转变”,大力推广微贷技术。全面确立了“总体做稳、规模做大、额度做小、风险做散、客户做多”微贷工作理念,创新“重置报表+评分卡”微贷调查模式,开展“微贷破零行动”“千人千户小额贷款”“全员信贷营销竞赛”“行业性节日微贷推广”等系列活动,并坚持“产品好、服务好、信用好,价格公道”的服务承诺,有力推动信贷业务转型发展。

(四)倡导新作风,再增“农金”成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作风转变是关键,为确保支农服务工作落地,我行在作风建设上出新招、亮实招,制定了“明责、定责、履责、考责、问责”“五责管理”机制,建立了“十要十不要”的干部员工行为准则,并持续开展作风整治活动予以固化。在日复一日的金融服务中,锤炼了务实作风,加深了与客户的鱼水情深,农商行社会形象和地位更好了。

回首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收获良多。三产融合彰显活力,产业更旺了。累计投放各类贷款116.7亿元,全面激活市域八大重点产业主体,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美丽乡村焕发魅力,村庄更美了。发放美丽乡村类贷款8.5亿元,提升了乡村“颜值”,让越来越多的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村银共建展现效力,群众更乐了。通过深入开展村银共建活动,老百姓普惠金融的获得感大大增强。金融脱贫激发潜力,收入更高了。累计投放扶贫小额信贷5.91亿元,占全市银行业投放量的90%以上,助推近8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深思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感触良多。一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必须高度契合地方实情,主动融入党委政府的规划中来,如此服务乡村振兴才更具生命力。二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必须要加强阵地建设,不断丰富村银共建的内涵和外延,如此服务乡村振兴才更具战斗力。三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兴旺,通过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振兴,如此服务乡村振兴才更具竞争力。为此,荆门农商银行更加明晰了初心和使命,即坚守本土市场,不离生存根基;坚定服务三农,不忘发展之本;坚持普惠金融,不负社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