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银共建”构建银农互联共进的命运共同体

5月15日,荆州农商银行一行来到位于谷城县五山镇的全省农商行村银共建示范点堰河村参观学习村银共建、精准扶贫等工作经验。作为学习团队的一员,我亲身感受到了通过村银共建模式,农商行与堰河村多年来互助互联、共同进步,给这个昔日贫穷闭塞的山村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为农商行履行支农义务、扛起扶贫大旗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村银共建让贫困山乡实现整村脱贫

走进堰河村村部,门前矗立着四块展示牌,以一个人的变化到一个家的变化、再到一个村的变化为背景,展现出该村从贫穷闭塞走向富裕开放的沧桑巨变,带给参观人群强烈的视觉冲击。看到如今的堰河村小洋楼林立,四处遍布的“农家乐”环境优雅,宽敞的柏油马路曲径通幽,热情的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自信的笑容。90年代末期,该村还欠着20多万元的外债,村民吃粮靠供应,被称为“布袋队”;住房用泥垒,被称为“泥巴窝”。穷则思变,支部书记闵洪艳临危受命,苦心思考着怎么改变山村贫困的面貌,但手上没资金,一切都成为空谈。谷城农商行适时介入,全力支持闵书记开启了创业扶贫的历程,通过修路架桥、开办合作社,垦茶种树栽药材,打造旅游乡村名片,经过十多年的辛勤耕耘,在谷城农商行不离不弃的支持下,堰河村一举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从90年代末人均收入不足500元到如今突破3万元,创造了一个从极贫村走向小康村的神话,2018年,闵洪艳书记和省联社李亚华理事长同到北京领取扶贫先进奖,其中闵书记领取的是扶贫奋进奖。

村银共建让乡村振兴桥梁越架越宽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省联社制订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十大工程”,谷城农商行认真贯彻中央和省联社文件精神,强化责任和使命担当,以堰河村为试点村,大力推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该行五山支行党支部与堰河党支部成立了联合支部,定期召开支部会议,制订了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十大措施,提出了“合力普惠金融,造福堰河百姓”的响亮口号,共同谋划振兴堰河的发展蓝图,在村银两支部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堰河村的环境越来越好,发展越来越快,名气越来越响,而今的堰河村,到处布满了鳞次栉比的茶建筑,农民别墅建筑别致精美,百日山等诸多景点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据五山支行解说员介绍,2018年堰河村共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0万元,当年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村”。按照”茶乡新村,生态家园”的定位,堰河村规划3至5年内达到国家3A级景区要求,逐步建成全省著名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

村银共建让落后村庄插上科技翅膀

多年的村银共建,谷城农商行与堰河村保持了紧密的银村关系,五山支行先后在该村设立了乡村振兴服务站、金融服务网格化工作站、普惠金融服务站、精准扶贫工作站等,将先进的科技金融服务触角延伸到堰河村的每一户、每个人,村部设立的惠农电子机具实现了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存取款、转账、自动补打存折,农村茶商、农家乐、旅游景点户户都用上了农商行扫码支付牌,成年的村民都能熟练使用手机银行,金融科技让村民们享受到了以前不敢想象的便利生活,也让该村加快发展插上了腾飞翅膀。

村银共建让乡村诚信意识整体增强

在推进村银共建工作中,谷城农商行将整村授信纳入了重要一环,通过整村授信工作推动,进一步提高村民诚信意识、守信意识,塑造出整个村庄的信用形象,吸引了许多外来投资者,为村庄拓展出更大发展空间。该行改变了以往的信用村推进方法,在整村授信工作中赋予了更多实质,切实实现了四个转变:由“被动三查”向“主动授信”转变,由“规模信贷”向“精细投放”转变,由“单一信贷”向“多元服务”转变,由“人工服务”向“智能服务”转变,制定并落实了严格的授信流程和授信标准,确保了授信对象的公平、公正、公开。整村授信工作的开展,让村民们更加珍视自己的信用记录、更加注重自己的用信行为,使农商行的信贷资金“好钢用在了刀刃上”,发挥了最大支农效力,同时对信贷资金安全也有了更高保障。

谷城农商行与堰河村的村银共建走在了全省前列,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为全省农商行树立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样本,成为“三大银行”品牌建设的一面鲜艳旗帜,荆州农商行将学以致用,扎根农村,以推动村银共建工作为突破口,促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金融精准扶贫、支持民营经济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与农业、农村共谋发展、共同进步。

(荆州农商银行 魏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