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高质量脱贫的金融服务排头兵

襄阳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徐超

今年4月,襄阳市辖内南漳、保康、谷城三县正式脱贫“摘帽”,全市346个省定贫困村已有309个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06%。这是一份催人奋进的“脱贫答卷”,作为金融扶贫的主要“答卷人”,襄阳农商银行担当金融脱贫排头兵,以坚定的信心、坚决的行动、坚实的举措,探索和实践了“输血”+“造血”+“活血”模式的可持续金融扶贫之路,为贫困县“摘帽”提供了强有力金融支撑。

一、扎实开展四心工程,扛起“金融扶贫主力军”的责任担当

脱贫攻坚,讲的是政治,干的是民生,体现的是大局,反映的是党性。襄阳农商银行坚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服务脱贫攻坚作为民心、党心、良心、放心“四心工程”真抓实干,确保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一)用真心打造扶贫民心工程。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全行把服务脱贫攻坚作为支农第一品牌、第一考评工作推动。构建了市行党委统筹领导负总责,机关、支行、综合服务站、村组服务点、流动信贷员实施推动的“五位一体”扶贫格局。以真诚的为民情怀把金融服务送到每一户贫困家庭,全行用占同业21%的存款份额,发放了占全市90%以上的扶贫小额信用贷款、80%以上的农户贷款、70%以上的涉农贷款,带动近2万贫困户增收脱贫。

(二)用红心打造扶贫党心工程。开展“党在我心、协力扶贫”主题党日活动,成立100余支党员服务小分队,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实施支部共建“三帮一增”(帮改善条件、帮出谋划策、帮发展经济、增收脱贫),群团组织“三助一扶”(助学、助医、助业、扶孤),党员力量“三送一捐”(送衣物、送用品、送慰问金、捐款)。“红色”帮扶让7200余户贫困家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了党建与扶贫的深度融合。

(三)用爱心打造扶贫良心工程。把全行干部员工爱心倾注在扶贫点上,用良心扶贫。把定点扶贫打造成金融政策落地、金融普惠实现、信用价值彰显、风险防范有效的金融扶贫“示范田”。全行累计向定点帮扶村——谷城县周湾村捐赠扶持资金62万元,发放扶贫贷款132万元,帮助建成20个大棚,并投入6万袋食用菌棒帮助生产。组织干部员工与贫困户结“穷亲”,向有需求的贫困户提供帮扶1250余次。

(四)用责任心打造扶贫放心工程。围绕提高金融扶贫成效,建立责任传达、监测督办、考核奖惩、整改问责“四项机制”,对扶贫小额贷款投放进度实行周小结、旬通报、月督查、季考评。以坚强作风为保障,实现对2337个村、12万户贫困户全面入户走访,实现调查建档、评级授信、贷款需求满足率、执行基准利率优惠、政府全额贴息、贷后跟踪服务“六个100%”。

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抓住“补血+造血+活血”的脱贫关键

针对贫困户致贫原因不同,全行坚持因户制宜、精准施策基本方略,打好金融“补血+造血+活血”组合拳,确保脱贫不返贫。

(一)加大金融供给“补血”。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政府财政兜底基础上开展爱心捐赠和金融帮扶。对有劳动意愿、劳动能力和脱贫项目的贫困户,通过发放小额扶贫信用贷款增收脱贫。目前,全行累放小额扶贫贷款12.30亿元,全行贫困户户贷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67个百分点,户贷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1万元。“去年出栏10头牛,一年就有3万多元的收入,脱贫路上我很有信心”,在襄阳农商行10万元扶贫贷款支持下,身残志不残的襄州区峪山镇贫困户李兆华把养牛脱贫项目干得红红火火,成为当地有名的脱贫致富明星。

(二)构建产业支撑“造血”。全行大力支持蓝莓、香菇、天麻特色种养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支持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华羿香菇种植合作社是南漳县一家标准化规模性香菇生产基地,当地农商行通过“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为其发放贷款350万元,既支撑南漳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壮大,又带动了80多户贫困户就业脱贫。截至4月末,全行发放产业扶贫贷款7678万元,培植龙头企业和新型农村经营主体67家,带动6700余贫困户走上脱贫路,户均增收5000余元。

(三)延长产业链条“活血”。全行将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带动贫困户长效增收、稳定脱贫。全面实施金融服务产业振兴“百千万工程”,即:重点扶持100个产业化带头企业,服务1000名产业致富带头人,带动10000户贫困家庭稳定增收。目前,已向襄阳牛肉面、大头菜等地方产业“走出去”战略授信5亿元,向五道峡、唐城等重点景区项目贷款2.5亿元,向尧治河、堰河等乡村旅游项目贷款1.6亿元,支持优质农家乐、家庭农场2000余家,间接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5600余个。未来3年,全行力争新发放产业振兴贷款不低于100亿元。

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展现“金融扶贫我先行”的创新作为

人心齐,泰山移。襄阳农商银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有效地动员和凝聚各方力量构建扶贫工作大格局,唱响“农商行+贫困户+N”金融扶贫大合唱。

(一)凝聚“合”的格局。脱贫路上,众人拾柴火焰高。全行紧紧抓住地方党政领导这个核心,累计组织或参与金融扶贫政、银、企对接活动50余次,形成了“地方党政+农商行+N”的合力共为扶贫大格局。目前,政府成立专项风险补偿金达到1.65亿元,保康、南漳行风险补偿比例由3:7分别扩大至1:9和2:8,人民银行定向支持扶贫再贷款2.9亿元。与财政、扶贫等部门建立了扶贫联动机制,在合规审核、审定的前提下,尽可能让贫困户少跑一趟路、少签一个字,贷款发放和贴息资金拨付均控制在3个工作日以内。

(二)迸发“创”的活力。全行创新推出“有机谷产业基金贷”“茶乡贷”“襄味贷”“交通运输贷”等区域信贷产品12个,在服务方式、审批流程、获客模式三个维度上优化创新,推广网上申贷和小额贷款远程无纸化集中审批模式。老河口农商行“光伏发电扶贫”、南漳农商行“香菇振兴脱贫”、枣阳农商行“志智双扶脱贫”等模式,为扶贫注入了农商情怀。枣阳市杨垱镇贫困户郭国军,养蜜蜂因缺技术收入微薄一度放弃。农商行第一时间联系养蜂专家上门指导,为其提供技术指导,并发放5万元的小额扶贫信用贷款,助力蜜蜂养殖由开始的1箱发展到20箱,当年就增收近2万元。目前,全行为662户种、养殖类贫困户联系技术员提供指导帮扶,发放扶贫贷款超过2500万元,户均增收300O余元。

(三)激活“比”的劲头。通过加计价、加补贴、加奖励等绩效倾斜措施,使扶贫贷款计酬标准高于其他贷款20%以上,信贷员争着做、抢着放。修订完善《扶贫小额贷款管理办法》,明确尽职免责、失职问责及激励奖惩机制,消除了信贷员惧贷心理,使信贷员由不敢放向合规放转变。开展“金融扶贫攻坚月”活动,包点领导驻包点贫困村每周不少于2天,同吃同住同服务,从扶贫贷款发放户数、余额、质量、脱贫成效四个维度在全行开展比一比、看一看竞赛,以责任“上肩”保障任务“落地”。

四、村银共建筑实堡垒,践行“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服务承诺

全行秉承“支农、惠农、便农”的服务理念,以“农商行+村组+N”共建模式为抓手打造坚实基层堡垒,推进优质金融服务向每个村组、每个农户延伸,切实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一)把金融站点建在村组上。坚守“同心同行同兴”的长期服务定位,和农户情感上不离不弃、服务上相随相伴、发展上共享共荣。采用线上和线下联动、固定和流动相结合的智慧金融服务模式,把助农金融服务站建在村组上。目前,已建成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普惠金融、金融网格化“四站合一”综合性金融服务站496个,实现689台自助设备“镇镇通”,2381个助农服务点“村村通”,82万户手机银行“户户通”,13万户扫码e支付“商商通”,实现了乡村金融服务全覆盖。

(二)把金融党建融入村部里。基于长期、深厚、共赢的合作基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商行基层党建进村组活动,全面推行“6+6”村银共建模式。即:在村银共建支部开展学在支部、干在支部、用在支部、贷在支部、帮在支部、赢在支部“6个活动”。把共建村委会打造成精准扶贫的办事台、乡村振兴的主办台、三大银行的宣传台、组织活动的中心台、资金组织的大前台、优秀楷模的展示台“6个平台”。谷城县堰河村当地老百姓有一句顺口溜,“更喜农商扶贫贷、雪中送炭活水来;农商再添小微贷,智慧链接绘未来”,这正是襄阳农商银行村银共建活动的生动写照。对外向农户提供了农商行服务,对内让全行人心更齐、作风更实、经营结构更优、风险更小、党心更红。2019年全省农商银行支农支小现场会在堰河村召开,观摩、学习、推广襄阳农商银行“6+6”村银共建模式。

(三)把金融服务送到家门口。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也是一项细活,我们下足绣花功夫,努力做好“三不、三实”:调查建档不留“死角”,扶贫需求不打“折扣”,快捷办贷不设“卡口”;做到政策宣传实,贷款调查实,后期跟踪实。工作中,涌现了一批风雨阻挡不了脚步、病痛熄灭不了热情的先进典型,用他们细致入微的服务,彰显着对贫困户的关切。时任保康歇马支行行长杨志右脚骨折还未痊愈,克服病痛带领员工早出晚归,走完辖内22个村组,上门为115户贫困户办理扶贫贷款450多万元。

五、弘扬钉钉子精神,坚定“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决胜意志

脱贫攻坚没有休止符,金融扶贫永远在路上。全行将始终保持扶贫干劲不松、力度不减、标准不降,一手抓剩余贫困人口的减贫,一手抓已脱贫人口的巩固提升,决胜全面脱贫攻坚。

(一)人力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加快智慧网点建设,推进基层支行窗口弹性服务,让柜员走出柜台服务。每家法人农商行打造50个“服务精准扶贫示范岗”,示范岗客户经理优先向未出列的贫困村派驻倾斜。

(二)扶贫资源供给进一步聚焦。推动扶贫贷款资金向全市37个未出列贫困村和3.8万贫困人口聚集,加大驻村帮扶、爱心捐款、产品认购等金融支持力度。引导服务的医院、学校、优质企业等客户力量向贫困村提供就业岗位、教育培训、体检义诊等帮扶。

(三)整村授信范围进一步扩大。全面启动整村授信工作,2020年底前,力争实现襄阳市全辖整村授信全覆盖,未来三年,确保每年农区贷款净增不低于10亿元,农区贷款客户每年增长不低于1万户。

(四)乡村振兴服务进一步提升。坚定不移推进服务乡村振兴“一县十镇百村”三级示范点建设。在特色产业支持、电子产品投入、产品创新等方面,对贫困地区实施优先支持。2020年底前,力争示范点建设全面达标。

(五)信贷风险防控进一步加强。扶贫贷款只有放得出、用得好、收得回,才能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截至2019年4月底,全行小额扶贫信用贷款不良率为0.14%。全行将继续保持良好成效,确保信贷风险有效防控。真正将金融扶贫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载于2019年5月25日《农村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