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农商行:“五力并举”构建服务乡村振兴新格局

服务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农商银行的核心使命,也是农商行促进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今年以来,十堰农商行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级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见,紧扣省联社“推进整村授信 助力乡村振兴”活动,聚焦产业振兴、农户致富、服务惠民、科技便民、政策衔接等关键环节全力当好“乡村振兴主办行”,实现了各项业务与乡村振兴有效联动、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元至十月,累计发放涉农贷款220.29亿元,余额达到463.86亿元,占贷款总额78.69%,近八成贷款投放农区市场,乡村振兴贷款累放额、余额、占比均居全市金融机构第一、全省系统第一方阵,被十堰市委市政府授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集体”。

瞄准“三大领域”,强力兴产业。一是大力支持“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动对接地方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签订合作协议,寻求政策支持,获取全市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以及172个农业产业化农头企业名单,下发辖内各行实行名单式管理、责任制对接、销号式服务。至10月末,全辖10 大农业主导产业对接覆盖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建档面均达到100%,累计走访对接全市茶叶、香菇、柑桔、狒猴桃、生猪等特色产业“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266家,发放贷款7.56亿元。全辖农村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55.72亿元,占贷款总额43.38%。二是大力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农商行扎根基层、点多面广、人员众多的传统优势,主动走村入户,对接政府职能部门,了解乡村振兴规划,加大乡村绿色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至10月末,全辖累计发放绿色贷款13.96亿元,累计支持黄龙壹号生态园、秦巴植物园城郊休闲观光农业等17余家农旅融合观光产业园发展壮大。三是大力支持文化旅游项目。主动强化与文旅局走访对接,积极搜集全市文化和旅游企业名单,逐户开展对接,寻求信贷需求,累计发放贷款23亿元重点支持武当山、子胥湖、五龙河、郧阳岛等17个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为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生态滨江新区等城镇化建设重点项目发放贷款32亿元。支持文化体验、健康养生、电子商务、民宿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50余家,累计发放贷款8.5亿元。

开展“三大活动”,全力富农户。一是扎实开展“整村授信”活动。依托“荆楚小康贷”作业平台,以“村银共建+金融村官”为抓手,科学有序实施“整村授信”。至10月末,全辖共聘任金融村官423名派驻服务1087个行政村,整村授信录入农户信息24.28万户,预授信16.78万户54.82亿元,签约2.86万户,用信5.71亿元;拓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772户,发放贷款8.92亿元。二是扎实开展“微贷助力乡村振兴”劳动竞赛。紧密结合各级党委政府乡村振兴产业规划,结合农户及新型农村经济主体需求,创新推广“荆楚小康贷”“农担贷”“接力贷”“兴农贷”等系列产品,强化信贷资金支持。至10月末,全辖单户500万元以下贷款净增40亿元,余额251.72亿元,占比比年初提升2.3个百分点;微贷比年初净增65.48亿元,余额175.63亿元,余额占比29.71%,较年初提高8.75个百分点。三是扎实开展乡村振兴示范点创建活动。将省市县三级主要政府领导挂点的乡村振兴示范村纳入样板村、特色村,全力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打造,并推行领导中层包保责任制,所有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至少挂点包保1个行政村,协调督办包点村开展整村授信工作,提升整村授信工作质效。至10月末,全市8家法人行均与农业农村局开展合作,开立农村经济组织账户1302户,与各级政府累计对接330余次,联合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达300余场次,开展金融知识宣传等活动614次,打造样板示范村132个。

实施“三大创新”,竭力优服务。一是积极创新金融产品。针对乡村不同客户群体,分门别类设计信贷产品,针对一般农户正常家庭消费需求和小范围经营,设计开发了最高额度30万元纯线上无抵押无担保纯信用的“荆楚小康贷”产品;针对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客户,创新开发了最高额度300万元的“农担贷”“接力贷”“兴农贷”等产品;针对农业化农头企业大额资金需求,创新开发“4321”分担机制,最高额度可达1000万元,有效满足各类客户群资金需求。针对涉农企业担保难问题,积极创新探索碳汇权、农村“三权”、应收账款等动产抵押业务。元至九月,郧县农商行创新开发“碳汇贷”发放贷款1000万元,房县农商行创新推出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发放贷款1.2亿元,丹江口农商行通过应收账款质押等方式发放贷款1.6亿元。二是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充分发挥荆农小康贷平台在整村授信工作中的推广主渠道作用,对批量预授信客户实行线上申请、线上审批、线上签约、线上放款的服务模式,全面满足农户小额高频、 快速自助的融资需求,预计年内农户预授信面将达到60%、预授信农户16.1万户,签约率达到30%、签约授信农户8.05万户,拓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00户,扫码商户授信8.7亿元。为加快申贷、审贷效率,积极参与农村“三资”系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 直报系统”等平台建设和对接,加大线上智慧平台建设,创新线上贷款申请渠道,并且选择基层信贷从业经验丰富的客户经理担任专职、兼职线上独立审批人,进一步缩短贷款审批时间,大力推行阳光办贷、限时办贷,提升客户体验。三是积极创新担保机制。不断强化与担保公司合作,优化合作机制,创新服务模式。与省农担公司合作在全辖193家网点创新推广“农担贷”“接力贷”“兴农贷”等贷款产品,累计为621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4.23亿元;与省再担公司合作推广“4321”新型融资担保模式,累计投放省再担业务274笔7.13亿元。

推进“三大建设”,极力广覆盖。一是大力推进“四站合一”建设。推进普惠金融服务网格站、金融扶贫工作站、惠民便民服务站、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站“四站合一”,推广存贷款、电子银行等线上、线下产品。目前,全辖已建立标准化网格站1468个,覆盖全市1424个行政村和44个社区,配备专兼职网格员3731人,行政村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100%。二是大力推进网格化服务建设。以营业网点为中心,以“网格站”为延伸触角,按服务半径将辖内街道、社区、专业市场和行政村划分网格,网点人员合理搭配,每2-3人组成一个小分队。在此基础上,绘制出各网点网格化服务图,做到横向到底,纵向到边,责任到人,不留空白。并实行“行领导班子对接各县党委书记、包片领导对接乡镇分管领导、支行长对接村支两委主要负责人、客户经理对接所辖村组重点大户”四个分层对接机制。三是大力推进智慧银行建设。加快推进“智慧银行”建设成果进农村、进农户,加快农村地区电子机具升级改造,扩大线上综合金融服务使用面,切实提高乡村客户电子支付整体水平。到2021年10月底,全辖累计办理福卡241.04万张,银医通、卡折兼用型“助农终端”等近200余个,电银替代率96.86%,手机银行用户94.2万户,微信银行用户59.93万户,扫码付商户18.66万户,在县域乡镇,扫码付覆盖率已达到95%以上。

落实“三个继续”,致力固成效。一是继续加大脱贫人口信贷支持。严格落实5年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不断巩固金融扶贫成效,持续跟踪做好乡村振兴同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整村总体稳定,持续开展对建档立卡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的金融帮扶,根据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的产业特点、生产周期、还款能力等实际情况,在符合政策、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一方面通过“村银共建+金融村官”模式,精准开展评级授信,合理增加贷款额度和确定贷款期限,优化业务审批流程;另一方面持续加强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续贷和展期管理,创新信贷服务方式,全力满足已脱贫人口融资需求。至10月末,全行累计投放脱贫人口小额贷款50.8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投放总额的90%以上。二是继续严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风险。进一步完善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考核管理机制,切实规范信贷资金发放和使用。稳妥处置逾期贷款,全力健全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继续坚持免担保免抵押,户借、户用、户还等基本原则,严格借款用途审查,确保每笔资金都能精准用于贷款户发展生产和开展经营。截止10月末,全辖扶贫贷款余额37.06亿元,其中小额扶贫贷款余额16.46亿元,扶贫小额贷款逾期率1.18%,远低于各项贷款逾期率。三是继续巩固脱贫成果。一方面通过主动对接当地政府和监管部门,持续开展基层农商行与基层党组织“党建互联”,落实财政贴息资金,争取人民银行再贷款、信用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另一方面借力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种宣传渠道积极开展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和工作成效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十堰农商行  叶松 熊巍 胡光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