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农商银行资本管理现状调查

编者按:受宏观经济调整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目前部分农商银行资本出现“吃紧”情况,面临资本达标压力,既影响了农商银行的监管评级,也制约了农商银行的贷款投放能力,不利于农商银行自身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现状和实际,各家农商银行应抢抓机遇用好当前深化中小银行改革的有利政策,主动作为,全面强化内部资本管理能力,对外要争取政策支持,多措并举补充资本;对内要强化资本规划,做优资产质量,完善资本管理长效机制。

受宏观经济调整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目前部分农商银行资本出现“吃紧”情况,面临资本达标压力,既影响了农商银行的监管评级,也制约了农商银行的贷款投放能力,不利于农商银行自身可持续发展。

根据笔者对湖北农商银行资本管理现状所做的调查,当前全省农商银行存贷款规模、资产规模稳居全省银行业首位,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等监管指标持续达标,但由于资本消耗压力较大,资本结构存在不足,资本补充渠道有限,因此,应健全和完善资本管理长效机制。特别是下一步在深化市县农商银行改革中,要紧紧围绕“深化金融改革、防范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三大任务,加快补充资本,夯实资本实力,全面提升农商银行服务县域经济能力。

农商银行资本管理现状

资本达标后劲不足。2015年产权改革完成以来,全省农商银行产权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了资本管理制度,资本实力大大增强,各项资本指标连续多年持续达标,截至2019年末,全省农商银行资本充足率12.6%,资本利润率12.05%,拨备覆盖率174%。虽然全省农商银行资本指标已持续多年达标,但受宏观经济周期、监管政策趋严、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部分农商银行逐渐显现出资本管理前瞻性、科学性、连续性不足等问题,比如,少数农商银行资本消耗速度过快,资本指标有下滑趋势,阶段性出现资本缺口等,后期资本指标达标后劲明显不足。

资本结构有待优化。全省76家市县农商银行总股本254.61亿股,其中,各类民营企业法人股占比45%,系统内农商银行法人股占比12%,各类国有企业法人股占比3%,社会自然人股占比28%,职工自然人股占比12%。全省农商银行股权结构整体情况符合监管要求,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法人股东行业集中度偏高。部分农商银行股东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且主要是县域中小企业,股东经营情况受经济转型影响较大,少数法人股东因自身经营问题导致不符合准入资质,影响农商银行股东质量。二是中小企业股东占比过高。中小企业是全省农商银行法人股东的主体,占比超过90%,这部分中小股东参与法人治理积极性不高,履职规范性有所欠缺,个别股东仅关注现金分红,履行股东承诺事项不积极,持续补充资本能力不足。三是内部职工持股比例较低。全省农商银行内部职工总体持股比例仅12%,有30家农商银行职工持股比例低于10%,最低的仅有1.3%,与监管政策规定的20%上限还有一定差距,内部职工持股还有一定空间。

资本补充渠道有限。农商银行作为中小银行,与大型银行相比,在资本补充方面存在诸多短板。首先,实施增资扩股存在困难。农商银行由于机构规模小,市场认可度不高,难以吸引有实力的优质战略投资者参与增资扩股,原有股东大多属于中小企业,缺乏持续投资能力。其次,使用资本工具“门槛”较多。农商银行可发行的资本补充工具主要包括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其中,永续债可以补充一级资本,但市场对中小银行永续债认可度不高,目前全国仅一家农商银行(深圳农商银行)发行成功,市县农商银行发行永续债难度极大,一般主要依靠发行二级资本债,但是二级资本债不能补充一级资本,不能用于弥补日常经营损失或冲销坏账,加之,县级农商银行发行资本债难度较大,农商银行互持二级资本债的现象较普遍,难以从根本上改善农商银行资本状况。再次,经营利润积累速度降低。市县农商银行经营成本、风险成本均高于大型银行,且市场存贷利差逐年收窄,中间业务收入不乐观,股东分红“惯性”难以抑制,留存利润逐年降低,内源性资本积累速度放缓。

资本消耗压力较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近年来全省农商银行资本消耗速度呈现逐步加快趋势,资本消耗压力较大。一是资产持续增长不断耗用资本。全省农商银行不断加大贷款投放力度,信贷增速保持高位增长,一方面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对金融服务薄弱的县域经济做出了较大贡献,另一方面,由于受经济形势下行等宏观因素影响,农商银行不良资产新增压力亦较大,其资本耗用也必然逐年增长,对资本充足率造成一定压力。二是存量不良贷款长期占用资本。部分农商银行表内存量不良贷款难以及时清收化解到位,又缺少有效的处置途经和方法,长期占用核心资本,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经营必然受到较大波及,存量不良贷款化解压力更大,核心资本占用情况短期内难以缓解。三是资管政策新规加剧资本压力。《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等新规加快农商银行规范同业业务、回归信贷本源、表外业务回表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商银行的盈利能力,也加重了农商银行资本消耗,使得农商银行资本压力更大。

抓住机遇 强化内部资本管理能力

针对当前现状和实际,全省农商银行应抢抓机遇用好当前深化中小银行改革的有利政策,主动作为,全面强化内部资本管理能力,对外要争取政策支持,多措并举补充资本;对内要强化资本规划,做优资产质量,完善资本管理长效机制。

多措并举,加快资本补充。市县农商银行要按照前瞻性、科学性、适配性等原则完善内部资本管理办法,结合资产增长计划、资产结构调整、盈利能力规划等要素,内外并举加快补充资本,增强资本持续达标后劲。一是要用好用足市场渠道。积极利用压降分红、定向增发、引入战略投资者、资本市场筹资等市场化方式引进各类资本,并充分利用地方国有资本结构调整机会,引入地方国有企业股东,增强农商银行资本实力。二是要充分运用资本工具。具备条件的市县农商银行要争取监管政策支持,充分运用各类资本工具补充资本,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即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争取湖北省政府专项债券定向投资市县农商银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的政策,拓宽农商银行补充资本渠道和方式。三是要协调市县政府注资。困难较大的市县农商银行要全力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推动所在地政府依法依规向农商银行注入资金、可变现资产等;协调地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政府平台公司等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入股农商银行,帮助农商银行补充资本。

立足长远,强化资本规划。资本管理是农商银行行稳致远的坚实基础,必须立足长远,加强战略规划,提升资本质量,建立完善的资本结构,保持资本补充的可持续性。一是要制定资本管理规划,充分考虑风险偏好、管理水平、监管要求、股权结构优化要求和未来内外部发展实际,加强统筹协调,注重超前谋划,制定行之有效的资本管理规划。二是要提升股东出资质量,严格股东出资资质审查,强化对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穿透管理,督促股东真实出资,严防虚假出资、股权代持、以贷入股等现象,确保股东主体适格、资本质量达标。三是增强股东持续增资能力,要利用增资扩股、股权转让等契机积极引进地方国企、大型民企、金融机构等优质股东,坚决清退各类违法违规股东;提升内部职工持股比例,优化股东结构,确保股东质量持续良好,保证农商银行股东具备较好的持续增资能力。

靶向发力,做优资产质量。市县农商银行要坚持问题导向,靶向发力,加强资产管理,调优资产结构,逐步向轻资产型银行转型。一是要做强做优信贷主业。统筹信贷资源配置和政策安排,推动信贷资源增量优化、存量重组,专注服务县域、社区和“三农”,扭转信贷粗放化管理惯性,提升信贷精细化管理水平,全力打造小微企业“店小二”,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与服务,提高农商银行服务优质民营企业的精准匹配能力。二是要加快调优业务结构。加强对信贷业务风险及回报平衡分析,确保合理的收益和资本回报,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三农”贷款、湖北地方政府债等低资本消耗领域的投放力度;积极发展零售业务,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拓展资本节约型业务。三是要做小做散分散风险。加快实施微贷标准产品智慧化、智能化改造,提高线上办贷效率;强化绩效考核,完善尽职免责机制,促进全省农商银行微贷规模和占比持续提升,将微贷业务打造成全省农商银行绝对主业,从根本上分散信贷风险,提升资产质量。

化险减负,释放资本活力。不良贷款是占用商业银行核心资本的主要因素,农商银行必须加快风险化解力度,有效减少风险贷款占用资本,化解信贷风险,为核心资本减负,充分释放资本活力。因此,一是要强化农商银行主体责任,严格做好风险资产分类管理,一户一策落实好风险化解措施,创新不良贷款清收手段,探索市场化渠道处置、剥离不良资产,压降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规模,降低资本消耗,实现“轻装上阵”。二是要争取地方政府强化政策帮扶,省联社、市县农商银行要积极协调市县政府加大对农商银行化解风险支持力度,通过土地收储、打包转让、资产置换、二次招商、减税降费等方式帮助农商银行化解、处置、盘活不良贷款。三是协调司法部门提高金融案件执行效率,加快金融涉诉案件的立案审查,加大依法强制执行力度,切实保障金融债权快速实现,同时,严厉打击骗贷、恶意逃避债务等违法行为。

(作者:王勇州 《金融时报》2020年9月24日农金周刊专栏刊发  图:来源PL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