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村授信”服务乡村振兴的思考

应城农商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平涛

开展“整村授信”,是全省农商行服务乡村振兴和实现业务转型的具体路径,有利于充分发挥农商行“根植农村、点多面广、熟悉市场、决策快捷”的独特优势,能够全面覆盖基层群众金融需求。应城农商行就如何推广“整村授信”,作出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整村授信”试点实践

三年规划,试点先行。制定三年规划,按照“先试点、再推广”的思路开展“整村授信”工作,全面走访辖内各村组、社区、街道,逐户上门调查建档,从而实现三年全覆盖。根据经济产业发展状况、村组历年贷款信用情况、村干部支持力度和威望、授信后用信可能性等方面综合考虑,我们将试点选在郎君镇蔡咀村。

全面走访,精准建档。郎君支行依据走访情况,对筛选的客户按照种养殖户、经商户、务工户、空挂户进行有效分类,从村干部、村民群众、查阅各类登记资料等多个渠道获取信息来源,从思想品德、信用状况、资产状况、经营状况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完善档案资料。将“整村授信”当作一项综合性工作,与深耕四区“5321”客户拓展工程相结合,将调查结果数据录入CRM系统,实现客户档案电子化,便于及时更新资料。走访中,还注重根据客户意愿收集整理基础资料,方便客户日后用信,简化贷款流程。

内外结合,精准授信。郎君支行通过内外评级结合的方式,力求授信精准。外部评级小组由村主职干部和群众代表组成,根据信用状况、家庭状况、健康状况等软性信息,年收入、家庭财产、经营项目等硬性信息,进行打分评级。内部评级小组由支行信贷审批小组成员组成,通过征信查询和上门调查情况,结合外部授信结果进行授信额度测算。邀请目标客户参加预授信会议,现场答疑解惑,进行预授信签约。预授信无异议后,放榜公示授信结果。

靶向发力,精准放贷。开展“整村授信”必须真正放贷于农,精准投向重点目标客户。授信后,郎君支行持续跟进用信需求,包村信贷员回访宣传、村组联络员询问资金需求,对有需求的客户,农商行及时选择合适信贷产品进行精准对接。风险防控上,注意信息交叉验证,坚持上门核实,眼见为实。

完善运行机制的建议

农商行营业网点虽覆盖全部乡镇,但基层信贷员与行政村数配比失调,许多信贷产品根据城区客户经营特点打造,难以满足农户需求。为此,在“整村授信”过程中,要解决“覆盖行政村多、包村信贷员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多、在家经营青壮年少”“信贷准入规则多、农户抵押担保少”等问题,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提高全员思想认识,建立长效推进机制。农商行要回归本源,必须扎根三农,“整村授信”能实现农商行与农户金融服务有效对接,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农商行业务经营考核范围,并与员工绩效工资挂钩。授信工作要发动全员,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具体行动,且要长期坚持,持续着力,在建档和授信上求真务实,实现全覆盖。

搭建镇银合作平台,建立长效联动机制。“整村授信”要借助行政力量,依托村两委,强化与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对接。针对当前客户可授信额度不高、用信率过低等现状,在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对接不便的情况下,农商行应主动与镇政府对接,推动“整村授信”开展。乡镇支行行长应定期向镇政府通报情况,及时获得各村信息。在全面建档授信基础上,依托村两委干部的介绍和推荐,与外出人员加强联系,通过电话、微信等线上营销方式取得客户信息,确保授信结果全面真实。

开展村银持久合作,建立长效惠民机制。要与村组签订“整村授信”协议,固化合作基础,打造利农利行利益共同体。“整村授信”应把握总体状况,先深入了解各村经济状况和经济结构。通过普惠金融宣传、定期下乡走访、及时更新信息等方式,分类掌握村民种养殖、加工等经营信息,保证信息对称性。对纯农业乡镇,要重点选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占比相对较大、经济活力相对较强的村作为重点;对有一定工商业基础的乡镇,要重点选择工业园区或核心商业区(街)作为试点。

打造线上线下跟村服务,建立长效便民机制。因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差、对市场依赖性大,涉农小额贷款大部分都是信用或担保类,抵押类型较少,农商行应通过微贷技术创新,定制多类微贷产品,如大力推行亲情农贷等无抵押贷款,满足授信农户贷款需求。针对授信覆盖面广、客户经理人手相对较少的情况,在定期进村服务的同时,还要实施线上跟踪服务。如建立村组微信群等,方便群众线上咨询和网上申贷。

(转载于《农村新报》1月三农研究  图:来源PL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