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场

稻场,在我们这一代80后的记忆里,是一种特殊的存在。

老家的门前是一个稻场,面积约两个篮球场大小。所谓稻场,其实就是一块较平整的空地,被村里人用来晒谷子,存放如水稻、小麦收割后多余的秸秆。秸秆被淳厚节俭的村民一捆捆摞起来形成大大小小、错落有致的草堆子,随便一个草堆都有两三米高,看草堆子大小就可以初判一家人种田的多少。那些大的草堆在小时候的我看来,就是一种勤劳的象征,能摞起大草堆的人,必然比一般人有气力、能吃苦。

夏天,稻场是农家人纳凉的绝好场所。天色撒黑时分,每家提桶水去稻场撒泼到被骄阳烘烤的土壤上,被晒的龟裂的土地一会就降下温来。然后每家搬出竹椅、竹床,洗漱完毕后躺在竹制的卧具上,摇着蒲扇,聊着白天发生的琐事,身心此刻完全放松下来。和着夏日的晚风,一颗颗黄绿色跳动的小精灵加入到晚间剧场,在人群里与小孩子玩起了捉迷藏。胆子大的孩子,会把一个个萤火虫捉进瓶瓶罐罐中,在黑夜里摇起荧光棒,“点燃”安静的稻场。跑着跑着,累了就倒在被夜色沁凉的竹床上,美美地睡上一觉。

当秋风吹黄了稻谷,谷穗笑弯了腰的时候,稻场上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家家的稻谷轮流在稻场上一一铺开,农家人赶着牲畜拖着石磙,“吱呀吱呀”地在苍穹下滚动着丰收的印迹,谷穗一遍遍与大地拥抱,最后变成一粒粒金灿灿饱满的果实。

每次回老家,约三五小伙伴,便飞奔向稻场。稻场的空间大,足够容纳我们几个小人儿。稻场的土壤是经过夏日炙烤后松散的泥土,不用担心摔破皮。稻草堆是绝佳捉迷藏的去处,我们躲在草堆里,保持身形不动,保准小伙伴花好大劲也未必找到。“潜伏”在草里的小伙伴,隔着层层蓬松的稻草给经过身旁的伙伴一声猝不及防的“嘿”,保证他吓的跳起脚来,狠狠被捉弄一番。跑的累了,爬到草堆子顶上,由着乡间的风从四面八方吹来,在草的私语中,小憩片刻。纯粹的快乐,干净的空气,是我们现在眼花缭乱的游乐场所没有的。

农业现代化的浪潮让稻场随着时间一天天没落下来,丰收的季节,少了庄家汉卖力地一担担挑着几百斤稻谷的身影,只有割谷机一阵阵的轰鸣声。稻场就在那时光里,看着乡村的每一处变化,守着岁月静好。在历史的长河里,稻场是游子梦里归去来兮的乐土。

(文:湖北安陆农商银行 邹斌 图:湖北枣阳农商银行 李星咏)